经过多年的建设,中心在实验教学体系改革,实验教学资源优化,实验实施设备完善,实验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显著成效。并产生了较好的辐射示范作用,在培养基础知识扎实、实践能力强、综合素质优、创新精神强的优秀护理专业人才过程中,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.
建设理念先进,注重复合实验功能的设计
在实验教学整体设计中,紧跟我国卫生医疗改革要求及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需求,紧扣护理专业特色,坚持以“学生为中心”,提出“拓宽国际视野、强化专业技能、提升综合素质、厚实发展潜力”护理教育新理念,以培养“护理专家、健康专家、心理专家、教育专家、管理专家、形象专家”----“六家”杰出护理人才为目标,搭建“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、能力训练与创新培养、专业教育与人文塑造”交叉融合的实验教学新平台,形成了独特的综合实验教学的风格和优势。
在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,突出各实验室的多功能性,强调了各功能区域的交叉融合,以促进学生对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理解和应用,更好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,把能力提升为创新等。对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地引领和示范作用。
满足发展需求,注重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
现代卫生医学发展急需综合素质全面、专业技能娴熟、人文素养丰厚、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医学护理人才。在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中,坚持贴近社会卫生需求、贴近学科发展需要、贴近人才成长愿望,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:构建了“四个综合性教学训练平台”和“三位一体”的实验教学网络,探索了“开放式+立体交叉式”教学模式,形成了“基础型+专科型+综合型+研究型”和“基础护理-临床护理-急救护理-野战护理-人文护理“的”四层次,五模块“综合实验教学新体系,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、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锻造、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塑造有机结合,为培养高层次新型护理人才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和保障。
拓展教学空间,注重现代信息化手段的运用
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实验教学资源、拓展实验教与学的空间和深度。已建成基础护理学、临床护理学、人文护理学等3个学校优质学科网站;建设了3门省级精品课程、3门学校精品网络课程;制作了“洗胃术””、“中暑、溺水救护”等10余个网络远程教学课程和300余个多媒体课件;依托学校厚实的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,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作业分享空间及自主教材、辅助教材、参考书、学习指导及CAI课件、素材库等,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搭建平台、拓展空间,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,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较丰富的技术条件和资源支撑。
强化综合育人,注重专业文化氛围营造熏陶
注重文化环境综合育人功效,突出实验中心内专业价值、职业操守、仁爱奉献精神的培养和熏陶。悬挂了南丁格尔画像、制作了南丁格尔宣传长廊及名人名言励志牌;建立了“天使小屋”,设立了创造设计展示室;在基础实验课中,开设了护理操作技能体验课,让学生们相互在自己身上扎针、下鼻饲管等,体验患者做治疗时的感受,体会感悟人文护理与人文关怀等,收效显著,90%以上学生强化了热爱专业优质服务患者的自觉意识和行为。
师资团队精优,注重“一专多能“师资队伍培养
师资团队是高水平实验教学的基础和保证。建立一支““一专多能”的师资团队既是确保教学质量水平的需要,也是促进各科实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、课程优势互补的需要。加强理论与实践“双师型”和“一专多能”教师的培养作为师资团队建设的着力点和抓手,突出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水平建设,收效显著。现已拥有一支年龄、学历、学缘、职称结构合理,专兼结合,学术造诣高、科研能力强、综合素质优、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团队。中心现有28名专兼职教师。其中,高级职称占53.5 %,研究生导师占28.6%,硕博士教师占78.6%,军队育才银奖教师6名,校“精品课程教员”8名、“首届双十佳教员”1名;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占55.6%,并聘有国内外博士导师、知名院校特聘教授等。教师团队的学历层次、学术水平及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精优教学团队已逐步形成。
建设成效显著,产生一批有影响高水平的成果
经过多年建设,中心教学、科研成果突出,位居全国前列。先后承担国家、省部级、校院级教学改革课题24项;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、军队教学成果优秀奖等各类教学成果奖36项;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军队“2110工程“重点建设项目,军队及省部级重点课题、攻关课题等43项,其中国家级12项,军队、省部级等31项;获国家、军队、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14项,新技术/新业务24项,获批专利20项;发表教学论文60余篇、科研论文500余篇、SCI/SSCI 30余篇;编写教材73部;其中国家、卫生部规划教材32部;指导学生发表论文40余篇,获奖20余项等。《护理学导论》、《老年护理学》、《护理美学与礼仪》获省级精品课程;主办”“国际高级循证护理”、“国际护理高端论坛”等高水平学术会议4个,举办“南丁格尔讲坛”、““优雅女性讲堂“、“护理名师讲台”等近百场。